瑞士有個名叫“香檳”的小鎮,小鎮生產葡萄酒的歷史也已至少有350年。但是現在這個小鎮卻陷入了一場全球貿易糾紛之中。根據裁決,小鎮今後將不能在自己的產品上貼“香檳”的標簽。“我們以後就不能再使用自己的鎮名了 !”瑞士香檳鎮行動委員會發言人Thomas Bindschedler說。“現在市場上的消費者對生產商的責任越來越看重,這一決定無疑是致命的。”
瑞士的香檳鎮認為被「侵門踏戶」了...
##CONTINUE##
多哈回合談判遭遇“香檳”之爭
瑞士有個名叫“香檳”的小鎮。這個名字可追溯到公元九世紀。小鎮生產葡萄酒的歷史也已至少有350年。但是現在這個小鎮卻陷入了一場全球貿易糾紛之中。根據裁決,小鎮今後將不能在自己的產品上貼“香檳”的標簽。
這項權利將由法國一個也叫“香檳”、也生產起泡葡萄酒的地區獨享。法國人對此專屬權十分重視,甚至還在一戰結束後將其寫入了《凡爾賽條約》。
“我們以後就不能再使用自己的鎮名了 !”瑞士香檳鎮行動委員會發言人Thomas Bindschedler說。“現在市場上的消費者對生產商的責任越來越看重,這一決定無疑是致命的。”
未來數周內,多哈回合的下一輪談判時間將確定。世貿組織(WTO)各成員國在制定類似的地名或“地理標識”的規則方面存在分歧,這可能將導致多哈回合在此問題上的協議草案難以出台。
地理標識之戰
歐洲的許多葡萄酒以及奶酪等食品都與其產地、即“terroir”密切有關。這個詞意味著該種食品的產地擁有合適的氣候、土壤條件,以及傳統的耕種方式,可保證產品具備特殊品質。許多國家都希望保護自己的某個地區擁有“terroir”名稱的權利。
多哈回合準備起草一種地區名稱與產品名稱相對應的嚴格的保護制度,如“香檳”對應法國香檳地區,以及“龍舌蘭”對應墨西哥等。這項提議對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國家的食品生產商尤其重要。歐盟和瑞士希望將這“地理標識”保護制度擴展到其他領域,但受到很多國家抵制。在WTO151個成員國內,支持地理標識和反對者比例約為1:2。意大利不希望自己的橄欖油、奶酪等食品再遭受“帕爾馬火腿”的命運。意大利帕爾馬以出產熏火腿而聞名。但1971年,“帕爾馬一詞”被一家加拿大公司註冊。從此之後,意大利廠商將無法以“帕爾馬”的商標向加拿大出口火腿。“農產品自由貿易不意味著地理標識可以被濫用,我們必須採取措施加強對地理標識的保護,”歐盟發言人Sergio Balibrea在日內瓦說
幾個發展中國家也贊成擴大地理標識的保護範圍。比如出產優質大米的泰國,出產大米和茶葉的印度等。
但是,美洲和大洋洲的多數國家均對提議表示反對。這些“新世界”國家大多從歐洲國家那裡繼承了食品的產地名稱。他們辯稱自己已有的知識產權系統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保護,沒有必要再執行新的保護政策。在多哈回合談判中,地理標識的問題比關稅和補貼問題更難達成共識。“在關稅問題上我們可以討價還價。我說20,你說30,最後25成交,”一位來自“新世界”的外交官說。“但是在知識產權方面我們沒法討價還價。”
在香檳小鎮的故事中,討價還價還是存在的。瑞士政府在與歐盟的談判中同意不再使用香檳的名稱,但做為交換條件,瑞士國有航空公司取得了在歐盟境內的落地權。
News From : http://cnt.reuters.com/article/europeNews/idCNTChina-992020080417?pageNumber=1&virtualBrandChannel=0
這個小鎮被犠牲了,瑞士政與歐盟的談判的交換條,對小鎮有什麼意義?對國家又有何意義!?瑞士這個香檳鎮也產葡萄酒,法國的香檳區也產葡萄酒,誰先紅誰就先用不是?不知道是不是別人紅了,才要來爭這個名字?如果單純論早晚......香檳鎮是公元9世紀,香檳區是17世紀,看也知道是應該屬於誰的。只是用地名,鎮名來當商標嘛真的很容易打架,台灣之前有些案例就是,已經註冊日本的地名當拉麵公司名,日本人也來台抗議了!淡水魚丸、彰化肉圓不知那天也會遇到類似的狀況了!?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